簡介
《大學》是入德之門,《大學》要旨,都已在「經文」章講完。而經文章的內涵又可以濃縮為十七個字。
前面九個字是「明明德、新民、止於至善。」被稱為「三綱領」。它是大學的教育宗旨,也是儒家的教育理想目標。
後面八個字「格、致、誠、正、修、齊、治、平。」就是所謂「八條目」,分別代表格物、致知、試意、正心、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。這是為實踐三大綱領所必須走過的人生進修階梯。八條目中,又以修身為樞紐,格、致、誠、正講的是修身的方法,就是所謂「脩己」,相當於「明明德」。而齊、治、平則是所謂「善群」,相當於「親民」。脩己和善群的工夫都做好了,「止於至善」也就水到渠成了。
《中庸》是常理,也是「終極原理」所謂「中」就是不偏不倚,恰到好處。所謂「庸」就是永不變易的常理。《中庸》的內容肯定「中庸」是道德行為的最高標準,並提出「誠者不勉而中,不思而得,從容中道。聖人也。」把「誠」看成是世界的本體,認為「至誠」則達到人生的最高境界。並提出博學之,審問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篤行之的學習過程和認識方法。以現代人的觀點來讀《中庸》,剛開始難免覺得其中有些虛玄成份,但細細品味,往往別有會心。一個「中」字,就涉及了宇宙的終極原理。
一個「誠」字,像是道家的「道」,可以變化萬千。當它提及「天命之謂性」時,其中有人性的深層結構與基因密碼的影子;當它論及「盡人之性」,與我們現在所主張的「盡性教育」、「自我實現」及「多元智慧」無不相通;當它論及「天地之道」時,又與現代最先進的「大爆炸」、「演化論」若符合節。所以中庸內涵之豐富,實在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。所以朱子說,「善讀者玩索而有得焉,則終身用之有不能盡者也。」
章節
- 出版的話(p.3)
- 【導讀】人性的試煉--張水金(p.7)
- 大學(p.15)
- 0-0【開宗明義】:朱子《大學章句》前言(p.3)
- 傳十章(p.41)
- 第一章 釋「明明德」(p.41)
- 第二章 釋「新民」(p.46)
- 第三章 釋「止於至善」(p.51)
- 第四章 釋「本末」(p.63)
- 第五章 釋「格物致知」(p.65)
- 第六章 釋「誠意」(p.74)
- 第七章 釋「正心」(p.80)
- 第八章 釋「脩身」(p.85)
- 第九章 釋「齊家」(p.92)
- 第十章 釋「治國平天下」(p.106)
- 中庸(p.143)
- 0-0【開宗明義:朱子《中庸章句》前言】(p.145)
- 第一章(人性密碼)(p.147)
- 第二章(君子小人)(p.159)
- 第三章(終極理論)(p.164)
- 第四章(過猶不及)(p.168)
- 第五章(憂患意識)(p.172)
- 第六章(執兩用中)(p.174)
- 第七章(自知之明)(p.178)
- 第八章(拳拳服膺)(p.181)
- 第九章(均衡人生)(p.183)
- 第十章(真正強者)(p.186)
- 第十一章(遵道而行)(p.192)
- 第十二章(廣大精微)(p.196)
- 第十三章(同理之心)(p.201)
- 第十四章(居易俟命)(p.208)
- 第十五章(登高自卑)(p.212)
- 第十六章(面對未知)(p.216)
- 第十七章(大德受命)(p.220)
- 第十八章(基業傳承)(p.226)
- 第十九章(慎終追遠)(p.234)
- 第二十章(治國大法)(p.241)
- 第二十一章(雙軌典範)(p.280)
- 第二十二章(能盡其性)(p.284)
- 第二十三章(漸修內化)(p.288)
- 第二十四章(至誠如神)(p.292)
- 第二十五章(自我實現)(p.296)
- 第二十六章(至誠無息)(p.301)
- 第二十七章(聖人之道)(p.311)
- 第二十八章(謹守本位)(p.319)
- 第二十九章(徵信於民)(p.328)
- 第三十章(尋求標竿)(p.336)
- 第三十一章(最高境界)(p.341)
- 第三十二章(天下至誠)(p.347)
- 第三十三章(內斂含光)(p.352)
FB留言
同書類書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