簡介
內容簡介
從四面八方湧入、無數到北京尋找機會的異鄉客,沒有北京戶籍,沒有財力買房,漂泊不定,離家千里,卻占據北京半數以上人口──北漂族。
這是一部北漂母子的故事,也是臺灣媽媽的驚奇所見。
北京,貴為六朝古都,擁有世上最長、最筆直的城市中軸線,左倚太廟、右端社稷。從萬里長城到紫禁城,從前門箭樓到南鑼鼓巷,我們承襲了相近的語言與文化,看似溝通無礙實則困難重重。即使不問政治、不講歷史,單單只是「生活」在北京,都能深深體會到一座海峽,兩個世界。
深秋時的北京,氣溫降至零度。雙清路的一端是高級名車出入的高科技商業區,另一端是北京最大的垃圾回收中心。想租間小房落腳,得先付十萬臺幣,大門上還鑲了裡外裝反的貓眼;叫計程車得先看司機臉色,上了車還得跟行人搶道。肯德基裡的燒餅、油條和豆漿騰騰冒煙,吃完晃一圈回家,客廳已被仲介隔成邊間。
北京的希望小學裡除了希望,什麼也沒有;挖煤工人除了陰暗危險的地底深處,哪裡也沒去過。男人們在這裡若非拚爹靠爸攀關係,就是死活掙扎求戶口;女人們發現自己寧願坐在BMW裡哭,也不願坐在單車後笑。即使是幽幽燕園裡坐擁四季奇景的未名湖、典雅端莊的博雅塔,還是館藏亞洲大學之首的北大圖書館,都不如校園裡那革命發源地的三角牆來得有故事。
也許我們都被臺灣寵壞了,也許我們都看不到高薪、高位與高消費力的背後,還有多少不容忽視、剪不斷理還亂的歷史糾結。也許我們必須先看見北京,才終能發現如今的臺灣,是從哪一個歷史的分叉點上,走到了今天。
章節
- 推薦序 看見不一樣的北京/管中祥(p.4)
- 推薦序 從中國看見臺灣/盧郁佳(p.6)
- 作者序 我看北京(p.7)
- 北京居大不易(p.16)
- 一條馬路,兩個世界(p.18)
- 只為那一方地(p.24)
- 人比鬼更恐怖(p.30)
- 同為北漂族(p.38)
- 城市的臉色(p.43)
- 遇見張君雅小妹妹(p.49)
- 肯德基如何成為家鄉雞?(p.55)
- 皇城根下的尋常人(p.59)
- 姐姐,來教我們念書吧!(p.66)
- 血暖氣(p.71)
- 拆哪!北京!(p.76)
- 在中國找門路(p.78)
- 七九八藝術中心(p.86)
- 那個糧票的年代(p.91)
- 老舍茶館(p.96)
- 內聯陞的祕密客戶本(p.100)
- 茫茫塞外,長城之巔(p.105)
- 如此親愛,才好!(p.112)
- 女生節(p.119)
- 那些看不懂的事(p.124)
- 純真鴨血與不純真的年代(p.126)
- 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(p.130)
- 院長是誰?噓,這是祕密(p.136)
- 無處不在的槍文化(p.141)
- 併桌(p.148)
- 寧在寶馬裡哭,不在單車後笑(p.152)
- 就為一個戶口(p.157)
- 昔日農民今日工(p.163)
- 那些燕園的人與事(p.174)
- 離北大最近的距離(p.176)
- 好樣的!北大少年(p.181)
- 我的美國文學教授(p.184)
- 新東方與東方教育(p.188)
- 一代才女趙蘿蕤(p.193)
- 徵婚,限北大醜男一名(p.198)
- 革命,從三角牆開始(p.204)
- 附錄 大陸常用語非官方辭典(p.208)
- 【圖樣圖森破】(p.208)
- 【2B 和 SB】(p.209)
- 【拚爹】(p.210)
- 【靠譜】(p.211)
- 【打醬油】(p.211)
- 【給力】(p.212)
- 【河蟹】(p.213)
- 【坑爹】(p.214)
- 【屌絲】(p.214)
- 【淘寶體/元芳體/後宮甄嬛體】(p.215)
- 後記 愛臺灣,那是一定要的啦!(p.218)
作者簡介
作者簡介
藍曉鹿
出生於江蘇。大學順應家人要求念了機械工程,21 歲畢業後,依親來臺。在臺灣接過翻譯、任職出版社編輯,轉眼過了 30 年華。
不管外在做什麼工作,內在都只為完成一件事──擺脫過去沉重的國文化與家文化對自我的綑綁。因為重視內在的平靜甚於外在的成功,因此走上寫作之路。
40 多歲時,帶著 10 歲的兒子遠赴北京大學念翻譯碩士。滯留北京 2 年,受到極大的震撼。古老的北京全然不如想像中的大國國都,素淨古色的明清建物總冷不防在極端商業化的街道轉角出現;北大校園也不如印象中傳統,教師節滿園的鮮花、情人節大方接吻的情侶……校內校外叫人看得目不暇給。中西文化、古今文化、各式對比與衝突,處處令人驚奇。
一本非小說的文字紀錄為寫作開了頭,期待自己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。
FB留言
同書類書籍